外贸出口企业换汇成本计算方法发生变化,这是个什么信号?
文章分类:税收业务精选大白菜 发表于:2018/5/16 15:14:00
一、什么是换汇成本?
换汇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外贸企业出口商品每换回1美元外汇,在国内需要支付多少人民币采购成本。
换汇成本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换汇成本=【∑计税金额+∑(计税金额×(征税率-退税率))-∑应退消费税】÷美元出口额
=【进货的不含税金额+不能退还的增值税-可以退还的消费税】÷出口金额的FOB价格(美元)
因此,为了计算换汇成本,外贸企业即使出口的不是美元,也要在出口明细里折算录入美元离岸价,即FOB价格。
二、换汇成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1、龙图外贸企业退税申报软件于2018年5月启用2.1版,调整项目中其中就有换汇成本的变化
2、本次调整的思路是调整成与退税审核系统逻辑关系一致:
改变原来的对同一关联号下同一商品编码计算换汇成本的方式,
改成现在的对同一关联号下全部商品整体计算换汇成本的方式。
大白菜作了一个测试---
先录入同一关联号、同一商品编码的2笔采购与出口业务,系统提示换汇成本正常;
后补录一个相同关联号下的不同商品编码的1笔采购与出口业务,系统提示换汇成本异常;计算结果正是上述按同一关联号整体计算的结果!
三笔采购信息如下:
三笔出口数据如下
换汇成本=【整票的采购成本(6000+15000+9000)+不能退税的180】/整票的离岸价(1000+2000+5000)=3.772
三、换汇成本计算方法的这个变化有什么启示?
1、对具体商品不再直接计算换汇成本,是否意味着对换汇成本的放松?毕竟这个东西有一些计划经济的色彩而且计算公式不够严谨,因此从来没有出台过该指标不正常则对企业退税作出过否定的明确政策!
2、通过整体一票报关单的离岸价与采购成本进行换汇成本的计算,对企业来说,是更容易达标还是更容易超标?
2018版出口退税实操新教程-大白菜会计学堂出品_腾讯课堂正在热播,可以回放5年!